智能制造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近年來,常州市以智能制造為突破口,大力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智能升級,堅持建鏈補鏈強鏈長鏈不動搖,持續深化科技創新,加快推進“智改數轉”,培育一批“鏈主”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
今年以來,常州更是發揮協同創新優勢,緊扣“智改數轉”,奮力搶占數字化轉型“智”高點。
“機器換人”“設備換芯”
“大數據眼睛”盯牢每條生產線
數百臺工業機器人不停舞動,自動化流水線全程記錄,伴隨著機械的運轉聲,在面積約1萬平米的生產區內,只有少部分工人在電腦屏幕觸控操作,這是江蘇賽拉弗光伏系統有限公司智能車間的生產現場。從常州市經開區橫林鎮一個規模僅有70MW的小廠起步,到如今的出貨量高達7.5GW的光伏行業巨頭,作為江蘇省首批示范智能車間企業,賽拉弗在智改數轉發展的賽道上漸入佳境。
“企業要智改數轉,并不只是簡單的生產換線、機器換人、設備換芯?!避囬g現場,公司信息部工程師沈伶俐告訴記者,企業配套高效率、高柔性的模塊化全自動產線極大程度地保證了產品質量,在云端,他們還有一雙“大數據眼睛”正盯著車間的每條生產線?!坝袥]有看到車間每項產品在每項流程結束后都會在電腦屏幕上生成一個條碼信息,通過掃碼,工作人員就可以知道產品的原材料來源、生產步驟、監測數據等信息。這些都是靠我們更智能更高效的ERP管理系統來運作的?!?/p>
江蘇賽拉弗:“大數據眼睛”盯牢每條生產線
據介紹,賽拉弗公司自主研發的ERP大數據管理系統,可將企業生產控制(計劃、制造)、物流管理(分銷、采購、庫存管理)和財務管理(會計核算、財務管理)三大系統整合起來,對整個企業進行信息化管理。
“如果說機器換人是企業智轉數改的第一步,ERP系統就是就是在此基礎上的更進一層?!辟惱ロ椖拷浝硐臅澡硎?,ERP系統就好似公司的“神經網絡”,將賽拉弗和各分公司之間的線,產、銷、存精準連接起來,企業所有生產數據均通過機器即時上傳、共享到系統云端,生產管控開始精細化。ERP系統可以有效回避人為錯誤,確保從來料檢測到成品包裝出庫中的所有生產環節操作精確度,并儲存生產數據以供問題回溯。企業運維工程師、管理人員、客戶代表可通過ERP實時了解車各車間的詳細生產情況,這雙看不見的大數據眼睛保障了企業更高效的運行。
在ERP管理系統+全套自動化生產線的相輔相成下,2021年江蘇賽拉弗光伏系統有限公司全年進出口銷售額達19億元。
“智能化”“信息化”賦能“制造車間”
“清潔能源”擦亮高質量發展“綠色底色”
在江蘇常寶鋼管股份有限公司德勝DG廠內,伴隨著精密機械運轉的嗡鳴聲,兩臺3米高的機械臂分工協作,準確無誤地將接箍安裝到大型油井管上,整個過程僅耗時30秒。不遠處,車間墻上懸掛著“江蘇省示范智能車間—高端油井管制造車間”的銅牌,以及數十種車間智能設備介紹。據了解,自該車間2019年被成功認定為省級示范智能車間以來,每一年都有多臺新型智能設備上馬,車間智能化制造水平節節攀升。
常寶鋼管:智改數轉賦能智慧鋼鐵
在機械設備智能化、數字化和信息化的高效運作下,公司生產線產能不斷提升。去年6月,常寶鋼管歷時兩年9個月建設的PQF產線在金壇生產基地竣工投產,整條PQF生產線應用了自動化、數字化和智能化設計,產線具備產品壁厚精度高、智能制造水平高、工藝技術先進等優勢。產線的建成將使常寶的產品品種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常寶高端專用管材年產能將達到100萬噸。
“智改數轉”更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涂上了“綠色”底色。今年1月,常寶鋼管被評為省級綠色工廠,常寶鋼管能源管理工程師陳駿鈺介紹,2017年至今,企業共投入9000余萬元進行產線節能及智能化改造,結合清潔能源替代、可再生能源使用、廢棄物回收再利用、余熱余壓回收利用等生態理念,開展加熱爐“煤改氣”、液壓站伺服節能改造、污水處理回用等項目。2020年,企業還建成能源管理平臺,可實時監控各車間水、電、氣等用能情況。
“數字供應鏈”加快流轉速度
“三中心、三平臺”構建數字經濟生態環境
“今天拿到了紅線圖,這是規劃部門確定的項目建筑總平面圖?!?月12日,車聯天下物流集團董事長吳俊告訴記者,常州車聯天下數字供應鏈研發運營中心作為省重點項目,關鍵一環的“數聚常州大廈”正在做設計方案,預計下半年開工建設,今年將完成不少于5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
該項目總投資12億元,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圍繞數字供應鏈建設車聯網智能裝備研發中心、產業數據中心、類金融服務中心和網絡貨運平臺、運營數調平臺、智慧倉儲平臺“三中心、三平臺”,構建數字產業集聚經濟生態環境。
車聯天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的大數據中心
數字供應鏈被譽為供應鏈的4.0版本,應用AI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5G通信等多項技術,推動供應鏈更高效流轉,服務商貿企業和制造業“智改數轉”。
從原材料采購、運輸、倉儲,到供給、銷售、應收,車聯天下已搭建“全流程數字供應鏈”管理平臺,完成超100臺重型卡車的數字化改造,并為常州塑化產業搭建了5億元銷售的數字供應鏈平臺。今年,項目計劃為常州500家中小微企業提供數字供應鏈服務,實現不少于30億元的銷售收入。